蔬菜频道 |  南瓜频道 | 玉米频道 | 黄瓜频道 | 番茄频道 | 西甜瓜频道 | 寿光频道 | 农药肥料 | 温室灌溉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低价蔬菜直供直销点缘何“做不大”
低价蔬菜直供直销点缘何“做不大”
【来源:青年时报】 【时间:2011/2/16 8:56:00】 【字体: 】 【打印】 【关闭

  昨天上午,杭州市政府召开稳物价保供给工作会议。

  一开年就召开全市稳物价工作会议,这在近几年里也属少见。由于“菜篮子”价格是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稳定农产品价格和供给,也就成了昨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怎样才能把菜价降下来?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成本,是最可行的路径,因而,直供直销一跃成为本次会议绝对的“热词”。

  杭州市农业局表示,近期农业局将制定相关奖励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农业基地企业开设超市品牌直销专柜、农贸市场直销摊位、农贸市场直营店。

  但是,昨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备受马大嫂欢迎的农贸市场直供点,在供应方农业企业或基地看来,却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直供直销点”的“做大”呢?

  A 现象

  “马大嫂”最爱

  供应方却热情不高

  每天晚上12点不到,周水根(音)就要起床了。他开着自己的小货车,急急地摸黑赶到勾庄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批发蔬菜。

  “去晚了,就抢不到好菜了。”周水根说。

  早上5点,周水根又满头大汗地拉着满满一车新鲜蔬菜,赶到位于武林门的万寿亭农贸市场。他在这里有个摊位。

  与此同时,同是菜贩的陈树茶(音)也踩着空荡荡的三轮车,不紧不慢地向万寿亭农贸市场骑去。她抵达时,从临安农场开来的货车,正好将陈树茶今天要卖的菜,送到了她的摊位。

  大概半个小时以后,陈树茶和周水根打点妥当,开始了一天的生意……

  下午4点左右,周水根还没迎来生意最高峰,陈树茶摊位上,50多斤春笋已经卖得只剩下两根。

  由于直接从临安的农产品蔬菜基地进货,陈树茶的菜总要比别人便宜点。别人卖14元一斤的春笋,陈树茶只要11元;别人卖13元一斤的干香菇,陈树茶只卖10元。

  如今,万寿亭农贸市场共有5个这样的直供直销点,而整个杭州市共有12家农贸市场设立了直供直销点。这些直供直销点价格低廉,蔬菜新鲜,一进场就是各农贸市场的“明星摊位”。

  但是,直供直销点的菜卖得俏,作为流通者的经销商户和供应者的蔬菜基地,却对扩大直销点并不热情。这是为什么呢?

  良渚麟海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何林海告诉记者,虽然他很看好,但是,“在一些蔬菜基地看来,直供直销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B 解读

  供应方为何不“待见”直供直销

  量不大 运输成本高

  何是最早与万寿亭农贸市场接洽直供直销的人。今年1月1日,良渚麟海果蔬专业合作社直供点正式入驻万寿亭农贸市场。当时只有一个摊位,何林海每天向直供点供应1200斤左右的叶菜。

  同时也在做“农超对接”的麟海果蔬专业合作社每天向杭州超市供应的叶菜却可达五至六吨。给批发商的货一天也可达5000斤以上。

  对于蔬菜基地来说,价格低,跑量是最关键的。现在蔬菜直供直销的规模,显然满足不了基地的“胃口”。

  市场其他摊贩有抵制情绪

  除了量少,农贸市场其他摊点的抵制态度,也是直供直销模式遇冷的原因之一。

  “刚进驻万寿亭的时候,我可是吓出了一身冷汗!”何林海笑言。

  1月1日,何林海的直供点一开张,就被撕去庆贺摊位开张的横幅,还遭遇了菜贩们的联合罢市。直到管理部门介入,才将事件平息下去。

  如今,万寿亭农贸市场的菜价,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直供点的定价高于批发市场的批发价,只略低于其他菜贩的零售价。直供点的存在,使得菜贩们不敢将价格定得太高。“从某种意义上说,直供直销点对平抑菜价确实起到一定作用。”杭州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会长吴伟民说。

  但何林海觉得,如果每进一个市场都遇到这样的抵制,会大大打击基地进入菜场的积极性。

  直销点一多 供货成问题

  直供直销要做大,何海林必须派车一家一家地送货。这样,他就会遇到供货的问题。最现实的是:“早上7点以后市区不准货车进入了,量大了,我怎么保证直供点蔬菜的供应?”

  还有,直供直销在跨过了批发中心这个中间商的同时,也失去了批发中心所具有的配送功能。一旦直供直销做大,必然会面临物流配送的大问题。

  C 对策

  政府出台扶助政策

  给直供直销点“撑腰”

  怎么办?作为资深业内人士,何林海和吴伟民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农贸市场要做好其他摊贩的思想工作,政府最好出台一些规章制度,在不损害菜贩利益的前提下,规范市场内各个商户的竞争,给直供直销点的经营户“撑腰”。其次,今后农贸市场可以给信誉好的摊主发放许可牌照,允许更多的摊主直接从蔬菜基地进货。“一个蔬菜基地要同时给农贸市场的10个以上摊位供货,这样才会有规模效应。”吴伟民说。

  随着直供点数量的增多,蔬菜基地可能同时要向好几个农贸市场送货。为此,何林海希望政府能够对直供直销模式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给直供直销货车发放绿色通行证。”

  吴伟民还设想,直供直销成规模后,杭州市可以由多个农贸市场共同成立一个配送中心,只收取少许的运营成本费用,同时发挥出和批发中心一样的蔬菜集散、配送功能。各基地和农业企业可以建立起农产品直供直销的网络信息平台,向蔬菜基地发布配送信息。

  与此同时,“蔬菜基地可以在直供点培养自己的销售人员,打造销售网络,把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最终,直供点甚至可以走出农贸市场,开设自己的直营店,就像一个小农贸市场一样。”何林海说。

  D 目标

  今年直销菜

  规模扩大到10万吨

  开展直供直销,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批零差价,最终降低农产品价格,这是杭州市政府稳物价的一项重要措施。

  昨天,杭州市稳物价保供给工作会议上,杭州市市长邵占维表示,今后要有更多的农贸市场设立直供直销点。

  杭州市农业局也表示,力争2011年直供直销蔬菜从6万吨扩大到10万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黄瓜网”(H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黄瓜网”(Hg.vegnet.com.cn)联系。
 
热点新闻 更多 ->
·气温降低湿度增加大棚黄...
·上半年农民收入增6.6%,...
·三亚政府托稳百姓“菜篮...
·天津雪后蔬菜供应量足价稳
·海门市农科所育成20万株...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