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妈从菜市场回来就告诉我,这两天菜价降了一些。顶花带刺的新鲜黄瓜才1块钱一斤,而相距仅仅数百米的菜场还有5毛一斤的。我问是不是冬季瓜菜产量大了而价跌,老妈说是从4月8日起,过海费免收了,从这个角度看,降低流通环节改革可谓立竿见影。
4月9日,《南海网》上刊登了范子军先生的文章《海南菜贵要跳出流通环节找出路》一文,该文指出,海南菜价贵原因是价格终究还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只有能够充分满足岛内居民的消费需求,要大力培育蔬菜生产基地,扩大产量,才能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
笔者对这种看法不能苟同。按照范君的说法,只要扩大供给,所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所谓流通成本,只是细枝末节,治标不治本。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回到原题目中,究竟是什么影响了菜价,笔者认为,除了市场的流动性(通俗的说就是钞票发的太多)过剩外,过多的货币追求一定数量的商品引发全面性的通胀这个主因。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为刺激经济尽快复苏,世界上多个国家纷纷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发大量货币。我国也不例外。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末,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16.7%。过多的货币追逐一定的商品,必然会引发通胀。物价上涨引发生产成本的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的上涨,进而传导到蔬菜价格上。而这仅仅是蔬菜一级批发市场。
另外,由于商品流通环节造成的原因也不可忽视。在蔬菜批发市场向零售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经过中间层层加利的环节。而加利润的依据,就是流通成本。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国内商品物流成本占到了物价的20%—40%,而即便是人力成本高昂的美国,也不到10%左右。如此高昂的流通环节大大提升了商品的价格。之所以营商成本这么高,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一领域,充斥着各种垄断,到处是卡拿要的权力分肥,受利益驱动,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普遍,人为形成市场分割和区域贸易壁垒,流通体系一体化和商品跨区域自由流通受到限制,大流通、大市场格局难以形成。据有关研究表明,中国跨省商品流通所遭受的贸易壁垒相当于被征收了46%的“关税”。仅高速公路收费为例,畸高的过路费就严重的提升了商品的成本。以至于同样的商品,从广州运到北京的成本还高于到美国,就是这一现实的反映。
在回到海南蔬菜的问题上来,报道,我省的蔬菜70%以上依靠岛外进货。外购进货,那么流通成本就是很大的一块空间。蔬菜市场是个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价格是所有菜农价格均衡的结果。蔬菜供应商也只能顺应市场价格,低进低处,高进高出,谁要是擅自提价,势必会降低竞争力。所以,只有从物流成本上消减成本。因此,政府部门降低物流环节,免除过海费的思路,是让利于民的思路没有错。而一味扩大产量,消费者是得益了,但是别忘了一条“谷贱伤农”,菜农一味扩大产量,吃亏的只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