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好了,有了这张‘处方’,我就可以帮我的瓜治病了。”22日,惠城区水口街道菜农韦时长激动地说。惠州日报4月21日B1版《黄瓜生病 花枯果瘪》对惠城区水口街道霞岗村菜地黄瓜出现病害一事进行报道,惠城区菜篮子工程办公室(以下称城区菜工办)主任、高级农艺师温武东看到报道后,到现场进行实地诊断,开“处方”给瓜治病,指导农民合理用药。
诊 断
黄瓜患上瓜类病害中的“癌症”
“从你们的报道内容和图片来看,我们估计这些瓜得的是枯萎病。”4月21日,对蔬菜种植颇有研究的温武东看了本报报道后,心里初步有了个底,并决定尽快带上技术人员到田头为黄瓜“看病”。
22日下午,温武东和水口街道农办相关负责人来到了该菜场。一听说有专家来帮忙,菜农们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团团围住了专家。温武东首先来到了受害较严重的韦时长的菜地查看。记者看到,离记者上次到该菜场才3天时间,韦时长瓜地上枯萎的瓜面积越来越大,一些之前没发生病害的黄瓜也陆续出现病害。“这些瓜我已打算拔掉,种其他蔬菜。”韦时长无奈地说。
温武东蹲在瓜地上,拔了一棵瓜苗,把沾满泥土的根部冲洗后发现,这些瓜的根部已变成黄褐色,而叶子和结出的瓜无论大小全已萎蔫。他仔细查看一些正在生长的黄瓜,并详细询问了菜农出现病症的具体时间及当时的症状等问题。“你们看,这些病株的维束管变色,已经被破坏。从茎基部、节和节间出现的病害症状,基本可以确定是枯萎病。”温武东说,瓜果的枯萎病就像“癌症”,一旦得了很难根治。
“到我那去看看吧,我的瓜也出现了问题。”早在一旁守候的菜农韦仕抓极力邀请温武东到他的菜地去看看。随后,现场10几户菜农又跟着温武东来到韦仕抓、覃义友等人的瓜地。专家得出的结论一致,他们的瓜同样出现了枯萎病。
“通常这种病一开始发病时,早上有露水可以恢复,到了上午八九时过后又出现萎蔫下垂。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大约3天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早晚不能复原,并很快枯死。”温武东一边介绍,一边询问菜农是否出现这样的症状。
病 因
多次连作又未采取防治措施
“为什么我家的瓜地种的是同一品种,有的害病,有的却没有?”覃义友把温武东请到了他的瓜地时问。覃义友的两亩多黄瓜地中,有的出现了枯萎病,把病株拔起来一看,根部已腐烂,还长了白色的霉斑。在相邻的另一块瓜地上,却没有出现这样的病害,反而长势喜人。
一开始温武东也感到纳闷,细问下,他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害病那块地连作了3造黄瓜,而没有发病的瓜地是覃义友从别人那转租过来的,种瓜前是用来种叶菜的。“多次连作,没有进行水旱轮作,再次种植前又没有采取预防措施,这是枯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温武东说,从掌握的情况看,出现病害的瓜地去年全部种过黄瓜,今年又继续连作,这是种植中的大忌。
受害最严重的瓜地要属韦时长的,温武东说,这是因为他家的地采用了漫灌的形式。瓜类枯萎病大多是真菌土传病害,这类病害一般由胚芽、根尖和伤口侵入;而田间水浸泡湿润还会促进病菌孢子的流动,因而容易爆发枯萎病。“除了一些瓜种本身带病外,如果本身土壤有病菌,种下去的品种即使抗病能力强也会发病;如果抗病能力不强,而土壤本身带病菌的话,发病率就更高。这里有的地可能是低洼地,排水差,土壤酸性高,而枯萎病发病的土壤PH值在5.5到6.5之间,特别是PH值在6以下时,这种病就会爆发。”温武东说。
建 议
实行水旱作物轮作,预防为主
温武东说,对于枯萎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最好实行水旱作物轮作,减少病菌积累。一旦选择连作,就要开始预防,要将土地用水浸泡一周左右,在平整土地前要先撒上石灰再进行平整,每亩地需要石灰75公斤公斤至100公斤。在种植时要深挖沟,避免田间积水,低畦栽培要注意预防大水漫灌。而对于已经出现病害的瓜地,建议剪掉受害株,不要用拔的方式,否则会加大病菌传染。撒上石灰,每隔3天用300倍的敌克松进行淋浇,也可以用农用链霉素或氧氯化铜等药物进行处理。而对于病害较严重的,温武东建议菜农放弃施药,改种其他品种。
解决了黄瓜病害问题后,现场许多菜农纷纷就自己的豆角、辣椒等品种出现的问题请教专家,温武东都一一作出解答。温武东在现场发现,不少瓜菜、豆角都长了花叶病,主要是因为周围同时种了辣椒、茄子等蔬菜,通过蚜虫媒介传播后传染给了豆角、黄瓜等,并非菜农怀疑的由黄瓜上的枯萎病所传染。温武东拿出纸和笔,现场给菜农开“处方”,将可以治病的农药写到纸上交给菜农,菜农连声道谢。
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温武东把联系方式交给了菜农,以便今后有问题可及时咨询,并叮嘱菜农要积极参加政府的科技下乡活动。“今后一定积极参加培训,也希望政府多组织相关培训。”覃义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