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频道 |  南瓜频道 | 玉米频道 | 黄瓜频道 | 番茄频道 | 西甜瓜频道 | 寿光频道 | 农药肥料 | 温室灌溉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摆平”菜价亟待蔬菜“航母”(图)
“摆平”菜价亟待蔬菜“航母”(图)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时间:2011/4/27 9:18:00】 【字体: 】 【打印】 【关闭

  一边是蔬菜零售价依旧坚挺,一边是大批卷心菜、花菜烂在菜田中,去年“菜贵伤民”的议题刚刚平息,另一端的“菜贱伤农”就浮出水面。4月以来,以卷心菜、莴笋、花菜为代表的部分地产蔬菜出现滞销,上千亩蔬菜因无人采收而烂在地中。为了减少农民短期损失,目前上海市政府部门已经采取减少流通环节收费等举措。但业内专家指出,政府的救急措施并非长久之计,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和保障制度,并引进大企业共抗风险,才是平衡菜农和市民利益的解决之道。

  量多滞销农民损失惨重

  去年的高菜价还在眼前,烂在地里无人采收的卷心菜就打破了这一切。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农民的力量显得尤为渺小。目前,本市地产卷心菜、莴笋和花菜的田头价大多只有0.1元/斤左右,且少人问津。

  上海市农委蔬菜办主任陈德明表示,随着天气转暖,上海大多地产蔬菜都进入了生产旺季,不但南北方卷心菜今年因为天气原因集中上市,其他品种的本地和外地蔬菜眼下也进入了上市高峰,因此出现了量多滞销的情况,部分蔬菜的田头收购价跌得很惨,尤其是卷心菜。“目前卷心菜的田头收购价在0.1元/斤左右,有些地方甚至更低。 ”

  但到了批发流通和零售环节,这些蔬菜的价格却开始大幅上升。记者从曹安路蔬菜批发市场获悉,目前卷心菜的批发价为0.45元/斤,进入菜场和超市后,则达到了每斤0.5元到1.5元,收购价和市场价相差甚远。

  在最高1.5元的零售价中,为何农民却只能分得0.1元的价值,以至于难以保本呢?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油价上涨,市场流通成本持续上升,包括运输、人力、摊位经营等成本的加入,中间环节的繁多和高收费使得价格出现三级跳。此外,由于市场饱和,菜贩子不愿意再向农民收购,或采取两头压价的方式来保持利润,一方面压低收购价一方面抬高零售价,才会导致两者之间价差巨大。

  急需建立长效机制

  从前几年的西红柿、大白菜到今年的卷心菜、莴笋,“菜贱伤农”的事件在往年时有发生,甚至出现间隔很短的大小年情况,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商务部日前表示将大力建立蔬菜产销信息平台,及时向农民公布,并加强商农合作,促销产销对接,通过长效机制来规避“菜贱伤农”。

  “政府部门事后帮助菜农寻求销售渠道不过是亡羊补牢的补救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真正有效的措施,应该从生产、流通环节抓起,建立长效机制。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高旺认为,在去年蔬菜价格持续高企,以及韩国泡菜危机炒作大白菜和马铃薯后,高价之中含有水分,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却因此提高,出现了盲目扩产的情况,个别地区的个别品种供需失衡。“长远来看,城市增加蔬菜自给率非常有必要,但蔬菜增产并不等于盲目扩产。 ”高旺指出,我国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的重点应该落在发展设施农业上,大棚蔬菜不仅单产高,且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相比露天蔬菜更能人为控制产量,确保供需平衡。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是菜农“受伤”的重要原因。 “农民所掌握的信息往往比较滞后,政府能不能及时地将准确有效的产销信息传至农民手中,是有关部门应该考虑的。 ”他建议,政府应建立农业生产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对各类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统计,给农民提供指导性的意见,解决供需矛盾问题,规避“菜贱伤农”事件的重复发生。

  目前商务部已经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依托商务部城乡信息服务平台,细分上海、山东、河南等地产销信息,加强信息加工、发布工作。同时细分产销信息,拓宽发布渠道,采取召开产销对接会、组织流通企业直接采购、网上对接撮合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稳定市场价格,并支持菜农投保,建立救助机制。

  引进大企业更能抗风险

  当粮食行业还有中粮、中储粮等大型国企“维稳”之际,完全市场化的蔬菜市场却因为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依旧占据主流,使得农民在大市场中无法拥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大型企业进入蔬菜生产和流通领域,以“航母”的体量来增强抗风险能力。

  “在蔬菜的种植和销售领域,政府可以用制度性措施来调整产业结构,给予农民各种补贴并建立保险制度,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单打独斗的农民依旧处于弱势,如果能够有大型企业联合他们一起发展,将更为理想。 ”高旺认为,在生产领域,我国蔬菜行业中少有大型企业的身影,拥有几亩几十亩土地的农民只是埋头种植不理外界,并缺乏销售渠道。如果这些农户归于一家大型企业统一管理,那么企业有能力获得更多市场信息,以确定种植品种和面积,并建立统一且强大的销售渠道。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大型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也远远高于单个农户,可确保市场稳定。 “无论是采取订单农业模式,还是雇佣农民种地,都是大企业可以尝试的模式。 ”

  “美国也曾经出现过农副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但随着大企业的介入,以及生产者组成农民协会、行业协会等组织,他们的集体力量开始强大,不但有助于组织化、规模化经营,还可形成极强的市场谈判能力,为农业争取合理回报。 ”业内人士认为,在蔬菜生产中引进大型企业,打造行业“航母”或许是走出困局的积极之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黄瓜网”(H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黄瓜网”(Hg.vegnet.com.cn)联系。
 
热点新闻 更多 ->
·气温降低湿度增加大棚黄...
·上半年农民收入增6.6%,...
·三亚政府托稳百姓“菜篮...
·天津雪后蔬菜供应量足价稳
·海门市农科所育成20万株...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