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出现“卖菜难”,我市蔬菜重要产地济阳县的种植销售形势却是一片大好:今年一季度,全县瓜菜总产2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7.2%;总产值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菜农棚均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较去年同期增收1600多元,增幅近10%。
上规模 调结构
让菜农抱团闯市场
有人说,船小好掉头。济阳县认为,船大不怕浪高,发展蔬菜生产必须上规模,只有规模大才能吸引客商,迅速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该县出台了旨在扶持农户发展大棚种植的财政扶持政策,各镇也制定了扶持大棚瓜菜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无偿为群众修路、通电,为蔬菜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目前,全县各类瓜菜大棚总量超过10万个,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16亿公斤。
基地规模的扩大有效保障了货源供应。“以前在其他地方收菜,经常是一天都收不到1万公斤。而在曲堤黄瓜市场,4万公斤不到3个小时就能收完。我收的菜一天一夜就能运到黑龙江佳木斯,出现在当地市民的餐桌上。”专门跑运输的闫老板告诉笔者。“客商来拉菜,如果发现货源充足,下次还来,慢慢客商就多了,菜价也会上涨;反之,如果货源跟不上,客商少了,价格自然就会跌落。以前种植太零散,蔬菜没有人来买,俺不得不自己进城销售。蔬菜大棚基地建成后,客商都成伙地来,根本不愁销路,价格也合理。”谈起规模化种植的好处,垛石镇尚坊村马居爱有说不完的话。
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济阳突出各镇特色,先后规划建设了曲堤黄瓜、垛石番茄、仁风富硒西瓜、回河西红柿、太平西瓜、崔寨香瓜、济阳食用菌、新市辣椒等十大瓜菜生产基地,形成了“一镇一品”的产业格局。
走高端 打特色
产品质量从“根”抓
“我们只管种,根本不愁卖。一般情况下,早上一拉到市场就被抢光了。”曲堤镇董家村一位村民说。
曲堤黄瓜是济阳蔬菜的金字招牌,不仅打入了北京、上海等地的肯德基、麦当劳连锁店,还销往东北、华北、华东等50多个城市,
并经加工处理后由满洲里出口俄罗斯。
曲堤黄瓜成功的背后,是济阳对蔬菜生产环节近乎苛刻的控制和管理。“发挥蔬菜生产精细化种植优势,发展绿色有机等高品质蔬菜生产,靠产品的高端化、高附加值来实现农民收益的高增长,是济阳发展蔬菜种植的最终落脚点。现在我们的蔬菜个个都有一套单独的生产标准。从种植到收获,步步都有明确的规范可供操作。”济阳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洪忠接受采访时说,“经过对土壤、水质、大气等因素综合分析,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我们制定了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一系列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共8类400余项,从源头上保证无公害蔬菜‘根正苗红’。”
济阳蔬菜凭借过硬的质量闯出了名堂。全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有4个,认证有机食品6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7个、绿色食品2个。
打“时间差”是济阳蔬菜畅销的又一法宝。如曲堤黄瓜的集中上市期为春节前后,比辽宁等地的黄瓜上市提前20多天;垛石西红柿集中上市期为春节后的3月份,也比东北地区的西红柿早20多天;仁风西瓜的上市期集中在4月上旬,几乎与海南的西瓜同步上市,收购价格达到了20元/公斤。
兴市场 严把关
畅通销售大通道
依托生产基地,济阳先后建起曲堤黄瓜、垛石西红柿、仁风西瓜、新市尖椒等专业型产地批发市场6处,发展瓜菜经纪人3200多人、瓜菜专业运销户650多户,吸引来自全国20个省份120多个地市的蔬菜经销商云集市场,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各种中介组织和运销队伍为纽带的蔬菜批发市场网络,保证了蔬菜产得出、卖得下、运得走。
农产品基地与超市对接,既可解决卖菜难,又能让市民买得便宜,可谓“双赢”。济阳生产基地与北京新发地、大钟寺等蔬菜批发市场和济南大润发、银座、家乐福等超市签订购销协议,仅黄瓜、西红柿两项日均供应量就达6万公斤,价格比菜贩收购价每公斤高出0.5~0.8元。因为省去了流通环节,避免了层层加价,到了销售终端每公斤售价低0.4元左右。
济阳还充分利用自身产业规模大、发展空间广、交通便利的优势,先后引进了山东嘉元食用菌、山东蔬新食品、山东哈亚食品等一批加工龙头企业,普遍采取合同订单种植、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与菜农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关系,拓宽了蔬菜的销路。“今年的樱桃西红柿卖到每公斤9元,俺这一个棚今年纯收入8万多元,比去年翻了一番。”马居爱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不走寻常路的济阳蔬菜产业,正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搭上“致富快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