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3时起,新绛县10大蔬菜基地的8个蔬菜市场开始了繁忙的蔬菜交易,不论是菜农、当地经纪人,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聚集在一起“讨价还价”。随后,一辆辆满载西红柿、黄瓜等新鲜蔬菜的车辆驶向各地的早市上,“绛州绿”牌蔬菜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上。记者了解到,每年新绛县15万亩大棚和露地蔬菜年产值可达12亿元,一般销售半径在1000公里,最远到达香港。
如今,新绛县继续以每年1万个蔬菜大棚的速度发展着。如此规模、如此速度发展蔬菜产业,就不担忧蔬菜市场的变化吗?记者探访了新绛的蔬菜产业后,方知这份担忧是多余的。
新绛县本身就是传统蔬菜种植大县,农民种菜经验丰富,只是多为露地或普通大棚蔬菜,散漫发展,抗风险能力差。2002年以来,县上开始鼓励农民发展冬暖式大棚和第三代大棚,并对种苗和大棚进行补贴,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蔬菜迅速成为农业主导产业,新绛县也成为全国无公害生产基地县、中国果菜十强县和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
新绛县的蔬菜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绛州绿”,目前已是山西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为保护“绛州绿”品牌,也为保护农民利益,新绛县政府入股成立绛州绿蔬菜有限公司,对全县菜农建立了物资供应、种苗供应、技术培训、质量监管和销售服务的 “五统一”服务体系,并实现了全程无害化控制和追溯。目前全县蔬菜被认证为有机蔬菜4万亩,13个品种。
记者在种苗基地看到,每个西红柿、茄子或黄瓜大棚里,都有10多个新引进的品种,如西红柿抗体外病的奥斯特7728、荷兰的756茄子等,在西红柿大棚,13个品种有如玛瑙般的、有暗色的,也有一斤重的大块头,长势喜人,正等着菜农前来选苗订购。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除山东寿光,每次引进的新品种在全国属于第二家。不论什么品种,都在这里试种成功后再推广,不成功的就淘汰,不让农民承担任何风险。现在,新绛县的菜农都精明了,都到这里选择优质品种,优质品种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市场看好。今年,除个别叶菜类的,所有的大棚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达到10万元,让菜农赚了个“盆满钵溢”。
全县的8大产地批发市场也连成24公里的绿色物流通道,还有300多个农民经纪人,架起了基地连接市场的金桥。每个市场每天凌晨3时开始交易,到8时就没货了,供不应求。许多经纪人很活跃,在本地和外地蔬菜市场都有销售窗口。王守村的经纪人贾工会,在西安、咸阳两地年销售750万公斤蔬菜。新绛县还有一个国家级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新绛蔬菜价格与全国联网,全国各地蔬菜价格也在市场上的电子屏上一目了然。灵通的蔬菜价格信息让菜农更有信心。
市场连着菜地,市场考验着菜地。新绛县快速发展起来的蔬菜产业经验证明,信息是前提,质量是保证,品牌是市场的制胜法宝。尤其是农民长期积攒的生产经验以及抗击风险的信心也不容小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