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小番茄就卖3.5元”;“我买了小半截山药,5块钱呢”;“老听说有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而我想买一块钱一斤的菜却找不着”。
5月9日上午9时半,南京市龙江社区菜场内,头发全白的王阿婆和蔡阿婆边议论着昨天的菜价,边在菜场内扫了一圈,最后什么也没买,拎着空袋子向出口走去。
旁边一位有心的蔬菜经营户听了老姐妹俩议论,无奈地摇摇头。这位师傅老家徐州,来南京从事蔬菜经营五六年了,不愿意向记者透露姓名,“我们外地人做点小买卖不容易,说错话得罪市场不好。”不过趁着没什么人买菜的当儿,他发了牢骚:“顾客老是怨菜贵,如果我告诉他们,光守着这个摊子一年就要花八九万元,肯定没人信。”
“八九万?”记者也很惊诧。“不信?算给你听,我这摊位共7个柜台,一年摊位费5万,这算便宜的,地段好的远不止这个价。摊位上一年水电费3000元。另外,每天拉菜的油费50元,一年1.8万不止;给顾客拎菜的塑料袋每月700元,一年8000元出头;房租一年1.4万——我们全家不吃不喝不穿,这一年就得支出九万三。”他说,由于菜价贵,一传十十传百,菜场名声传出去了,人气不旺了,生意也难做了。“如果摊位费能降一半,我保证菜价马上降,不过,这是我做梦呢!”他说。
摊位费,是压在蔬菜经营户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南京南湖的迎宾菜市场,正常摊位费是每1.2米柜台330元,不过,由于摊位有限,后来者租不到,只得向摊位多余的经营户转租,而转租的费用则高得吓人,市场经营户、六合区雄州镇桥西村农民蔡师傅,转租了一个半柜台共1.8米,一季度租金2565元,算下来平均每个月855元。市场内像蔡师傅这样转租柜台经营的户头还不少。科巷菜场则按每1.2米柜台每个月400元的标准收费。按此算,有7个半柜台的经营户叶彬彬,每月也得交摊位费3000元,一年就是3万多。迎宾菜市场的蔡师傅今天运了不到200斤菜秧、蒜苗,运费60元,而一天摊位费30元,这些摊到每斤菜上,就得加价0.45元。蔡师傅家自种了2亩地,现在他家地头上菜秧每斤0.8元,运到菜场的成本价是1.25元,还要掰掰烂叶子,最后,零售价2元。
蔬菜进菜市场转一圈,身价变高了。进超市,价格如何呢?
虽说自家蔬菜进超市,是很多农民的梦想,但是,超市门槛高不说,进了超市以后也并不意味着这里是“平价销售”。建湖县上冈光阳蔬菜公司与盐城市3家大型超市合作三年了,一般超市零售价都是在批发价基础上翻番,如果公司批发给超市的番茄每斤是0.8元,超市零售价1.7~1.8元。公司总经理刘必光介绍,以盐城农工商超市为例,百来平方米的蔬菜区由外人承租,一年租金19万,“这一笔钱摊到菜价上,菜能不贵吗?”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周应恒教授,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农产品流通。他认为,蔬菜流通环节多是由我国当前的流通格局决定的,各个环节都付出了辛苦劳动,也没有获得多大的利润。也正是各个环节的努力,才使得我们目前的市场供应有了保障。但这并不能掩饰现行蔬菜流通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出在两个环节:一个是农民没有组织起来,分散的生产必然要由较多的参与主体对农产品进行收集,处于链条末端的农民必然承受最大的风险且获利最少;另一个就是批发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当前我国的批发市场仅仅充当了一个为买卖商贩提供交易平台的角色,而在更为重要的调节供需、发现价格、提高流通效率等方面,都是缺失的。这就导致买卖双方延迟性交易,有的地方,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地还要经过两个层次的批发市场,这在全世界也是不多的。
在实践中,一些农业生产组织也逐渐摸索到了一些销售门道。比如刘必光,正常情况下他的公司每天生产各类蔬菜四五万斤,二分之一通过超市渠道销售。最近蔬菜销路不好,超市日进货量仅占到日产量的四分之一。不过刘必光并不慌,每天有七八千斤菜通过农校对接卖给了3家学校,剩下的由批发市场销售,最远的卖到了武汉。通过努力,公司产的紫甘蓝前不久还打进了上海家乐福超市,目前每天销售2000斤。他相信随着合作时间长了,供应量还会不断加大。他总结:多条腿走路最大的好处是,不会被人掐着喉咙过日子。
扬州市润泽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联社从2009年开始就走上了联合起来自办专卖店的道路,22家有注册商标、生产基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联社,抱团进城办专卖店销售自产的农产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联社社长苏立宏如此形容。专卖店内不仅有宝应荷藕、高邮禽蛋、邗江老鹅等富有特色的扬州农副产品,还有豆腐、蔬菜等时鲜农产品。目前,已有8家门店,其中还有连运、文昌花园2家社区店。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苏立宏发现,发展社区店更符合联社“资本小”的实际,社区店房租水电便宜,且消费群体集中,所以,以销售蔬菜、猪肉、米面等为主的社区店颇受社区居民欢迎,目前两个社区店每天的销售额稳定在2500元左右。联社今年重点发展社区店,拟新增10个社区店。
这些产销对接的探索,应该说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省有关部门也在想方设法,为帮助农民产销对接想办法。省教育厅高校伙食原料招标采购中心处长魏赞荣告诉记者,2009年国家农业部、教育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选择上海、天津、重庆等7个城市进行“农校对接”,减少流通环节。今年2月25日,我省已组织了南京、镇江25所高校集中采购米面油菜的对接会。下一步我省将到“农校对接”先行地区上海考察对接模式,随后会更大范围内组织集中采购的招投标。
周应恒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也出现过我国目前这种蔬菜价格大起大落的状况,后来他们通过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流通市场体系,农民以组织的形式与批发市场合作,将生产的农产品委托给批发市场拍卖,拍卖所得扣除交易费均归农民组织。如果当天农产品供应不足,批发市场会向农民组织发通知增加供货,反之则减少供货。他认为,当前状况下,一方面要更广泛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另一方面,必须对现在的批发市场制度进行彻底改革,通过整体的制度设计形成长效机制,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