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本报率先曝光的“顶花黄瓜装嫩”一事,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昨日,记者跟随浦东新区农业执法大队,对农肥产品的销售环节展开突击检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在沪南公路上的一家“农得利”连锁超市中,多个产品或者“张冠李戴”,或者非法添加未登记成分,或者“三证”不齐经营。这些产品已经全部被责令下架停止销售,并将追溯其来源。
悄然添加细胞分裂素
拿起一包货架上的“金点子叶霸”,市农技中心执法科副科长叶海龙只是瞅了一眼,马上就说,“这个产品有问题。”
记者疑惑地捧过来瞧了又瞧,怎么也看不出这个外表包装精美的产品问题出在哪儿。从功能来看,这个“叶霸”主要为了防止农作物卷叶和黄叶,而且生产厂家也并不遮掩,来源于山东潍坊润生农化有限公司。
“你看,在配方中,明确写着有细胞分裂素,这就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叶海龙指出,按照相关规定,添加了这类物质,产品就必须按照农药进行登记。“但是,你看它的登记证号却是‘农肥准字’,属于肥料认证,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
违规经营的并非“叶霸”一种,另一种标明为“瓜茄靓”的产品同样如此。在成分配方中同样悄然出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身影,却并没有通过相关认证。
“这种逃避认证的方式违反了相关规定。”浦东新区农业执法大队副队长倪祥飞指出,这意味着这些产品中的调节剂是否合格、含量是否超标等都成为一个未知数。
番茄肥料用在黄瓜上
而一包“黄瓜急速嫩直长”的农肥产品看上去同样非常正规,甚至连“三证”都颇为齐整。但是,当执法人员通过农业部系统为其进行“身份核实”时,该产品马上就原形毕露。
“你看,根据国家核定的范围,这种农肥明明应使用在番茄上。”执法人员指着网页表示,然而在该产品的宣传资料上,却大谈为黄瓜“保花固果”。
叶海龙告诉记者,类似这种“张冠李戴”的违规产品更具有隐蔽性,普通农户甚至销售商都未必能够识别。但是正因为如此,使得其内部添加成分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使用剂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残留超标。
全部下架等候溯源
昨日,在这家“农得利”连锁超市内发现的违禁农肥产品被要求全部下架封存等候处理。叶海龙表示,农业部门会进行溯源跟踪,找寻批发商和相关厂商,与工商部门携手进行处罚。“如果涉及到外省市生产厂家,我们将会向农业部汇报状况,通知所在地农业部门对其进行查处。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市农委发出了《关于加强植物生长调节剂经营使用管理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水溶性肥料专项整治行动。通知要求,市、区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通过印发告知书、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等多种形式,指导种植户使用“三证”(质量标准证明、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齐全、生产上可以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针对不同作物品种正确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严格各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范围、使用浓度、使用次数、使用时期及安全间隔期。对“三证”不齐或标识不清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坚决予以取缔。
抽查合格率在9成以上
根据此前的抽查,全市180多家农资经营门店中,共检查到46个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品种有氯吡脲、乙烯利等20多种。
经农药电子手册查询比对,其中标签合格产品44个,合格率为95.7%。不合格产品2个,分别是上海基隆精细化工厂生产的2-4-D植物生长调节剂,查无此证和此厂;重庆双丰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2%稳果灵水剂,标签不合格,已责令下架停止销售,并作进一步调查处理。对部分水溶性肥料产品说明书中,非法标称具有调节植物生长效果的产品,作进一步抽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处理。
残留标准检测有缺失
据权威部门介绍,经农业部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可以使用的。在瓜果生产中科学规范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促进保花、保果,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及增强抗寒、抗病等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从植物体内直接提取或者模拟植物内源激素人工合成的。但是,为了片面追求产量和“卖相”,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可能导致西瓜“爆炸”、黄瓜“顶花不谢”等问题。
不过,昨日有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对于“过量使用”的检测尚存在难度。“据我了解,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残留标准的鉴定仅有乙烯利、矮壮素等少数几种有标准可依,其余均是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