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染色花椒”、“生长激素黄瓜”、“膨胀剂西瓜”等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屡见报端。很多市民不禁要问,哪些食品是安全的?蔬菜到底经历了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市消费者协会近日组织工商局、商务局、消费者协会、超市的工作人员以及消费者代表等近30人,到莱城区明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金涛蔬菜合作社和莱芜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开展食品安全消费体察活动。 瓜熟蒂落是常识,但市场上出售的黄瓜怎么还长着鲜嫩的顶花?“正常情况下,黄瓜长到这样的时候顶花就已经枯萎,市场上那些长着顶花的黄瓜有问题。”在莱城区明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瓜种植基地,合作社社长陈明利指着一根还未长大的黄瓜向参观人员讲道。“面对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要到田间看看农作物到底长得什么样,增加这方面的知识,造假的人也就不敢造假了。”“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到田间看看,了解什么样的农作物是安全的,什么样的农作物是不安全的。”“自然成熟的黄瓜,由于光照充足,瓜皮花色深亮,顶花已经枯萎,刺粗而短;催熟的黄瓜,瓜皮颜色鲜嫩、条纹浅淡,顶花鲜艳,刺细长。使用药物太多的黄瓜,瓜顶甚至会长出一个黄豆大的小瘤。另外,还可以通过闻黄瓜的气味来辨别是否催熟。自然成熟的黄瓜,大多在表皮能闻到一种清香味;催熟的黄瓜几乎没有清香味,使用药物多的甚至可能会闻出一股发酵的气味。”陈明利向现场参观人员介绍了辨别黄瓜是否催熟的方法。 随后,消费体察人员前往金涛蔬菜合作社。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利用基质种植的西红柿。合作社社长王金涛介绍道:“利用基质栽培的西红柿,市场价为六块钱一斤。基质有抗病毒性,种出的西红柿不用打农药。” 当听到很多蔬菜都远销省内外时,很多人不解:“这么好的蔬菜,为什么不能走上莱芜人的餐桌呢?” 在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蔬菜专卖区,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超市的本地蔬菜比较少,是因为本地蔬菜产量少,无法供应超市的用货量。另外,在我市其他一些超市,记者了解到,本地蔬菜合作社的优质蔬菜只有很少能走上莱芜市民的餐桌。 很多体察人员问,为什么本地蔬菜合作社种植的绝大多数优质蔬菜都流向外地了呢?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本地蔬菜合作社的绝大多数蔬菜之所以流向外地,主要原因是蔬菜价格高,一般市民难以接受。 期间,有消费者建议给蔬菜“办理身份证”,通过识别系统,蔬菜的来历一目了然,就不会担心蔬菜的安全问题了。“不论是农超对接,还是给蔬菜‘办理身份证’,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对农民朋友来说也可以省去一些中间环节,提升部门监管能力,这样的方式有必要推广实行。”消费体察员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