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出现了“毒黄瓜”,其后确认受污染的豆芽才是本次大规模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病菌来源,同时,德国解除了对西红柿、黄瓜和生菜的“警告令”。 无论是“毒黄瓜”,还是真正的元凶“毒豆芽”,这个事件,本来和我们生产的黄瓜之间,没有多大的关系。其一,黄瓜没有毒;其二,即便黄瓜真的有毒,也是德国的黄瓜而不是中国的黄瓜。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快,这个事件就波及中国,导致了我市瑞安的黄瓜滞销。农民虽然拿出权威的认定,证明瑞安黄瓜无毒,但在市民“宁信其有”的心理支配下,黄瓜没能逃脱厄运。 几个新闻合到一起,读着有些心酸。其中最让笔者感触的是,为什么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诸多食品,总会这么轻易地被株连? 记得当年“红心蛋”出来时,全国大量超市的鸭蛋下架;“瘦肉精”出来后,猪肉价格一泻千里;“染色紫菜”现身时,各地紫菜有价无市;“染色馒头”出笼了,连麦饼都蒙受不白之冤;“牛肉膏”、“毒血旺”、“毒生姜”、“毒豆芽”、“毒水果”、“毒韭菜”等等,无不由此及彼,让吃者战战兢兢,让生产者惶惶不可终日。 从常理上说,一事一地,不可同日而语。德国黄瓜“感冒”,怎么也轮不到瑞安黄瓜“吃药”。但由于食品安全问题事关生命,且近年来又危机重重、风声鹤唳,加上政府拿不出高明的应对手段,所以百姓所能够依赖的,就是绕开走,能不吃尽量不吃,这种最为原始的回避原则,其实很无奈,但也最管用。 我们时常调侃中国人久经磨砺、“百毒不侵”,这是对食品质量问题的莫大嘲讽。但调侃归调侃,切不可忽略的是,食品问题监管乏力、甚至无能为力,祸起萧墙注定殃及大量无辜的种植者,黄瓜的恐慌有杞人之忧,但正因为有前面很多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铺垫,才使得国人的神经特别敏感。 现在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株连不但造成严重的内耗,更有可能让中国食品成为众矢之的。这次德国的毒豆芽事件,该国《图片报》就以“种子来自亚洲,大肠杆菌病菌来自中国”为题称,“中国红豆导致豆芽感染病菌”。这种指责可能子虚乌有,但我们应该给自己一点记忆:自今年4月17日起,沈阳警方3天查获40吨“毒豆芽”,“毒豆芽”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有这样的事实为“依据”,我们能彻底洗脱红豆之嫌去指责他人的诽谤吗?可见,如果中国的食品再不洁身自好,这些层出不穷的灾难就可能成为全世界的把柄,形成这样的先入为主,很多食品生产者将遭受致命的打击。 黄瓜问题,是讯息扩大化的结果。但有互通的渠道,我们的食品安全,也将是世界性的话题,无法避世更难以独善其身。所以,“毒黄瓜”的蝴蝶效应,实则是一剂良药,它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食品安全问题,关系民生也关乎国是,容不得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