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频道 |  南瓜频道 | 玉米频道 | 黄瓜频道 | 番茄频道 | 西甜瓜频道 | 寿光频道 | 农药肥料 | 温室灌溉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萧山产西红柿、黄瓜基本不用催熟剂
萧山产西红柿、黄瓜基本不用催熟剂
【来源:杭州网-萧山日报】 【时间:2011/8/1 8:51:00】 【字体: 】 【打印】 【关闭

  你或许买到过这样的蔬菜:外表红彤彤的西红柿,捏起来硬邦邦的,吃起来不像是自然熟的;黄瓜通身碧绿带刺,“身板”笔直,顶上还有一朵小黄花……对于这些外表诱人、但似乎有些“异常”的蔬菜,消费者心存疑虑。

  记者 姚一青 茅徐锃

  那萧山市场上有没有被催熟的黄瓜和西红柿?让西红柿“一抹”就变红的“乙烯利”、用在黄瓜上的“绿直灵”,这些催熟剂究竟为何物?到底有没有危害?是否可以随意使用?

  市民忧心“盘中菜”

  记者走访后了解到,目前,萧山市场上销售的西红柿主要来自两种渠道,一是从山东进货,个大皮厚汁少,但保存期较长,放两三天都不会坏,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是由于品种原因;二是本地时令西红柿,个小皮薄汁多,但保存期较短,放一两天就蔫掉了。

  很多市民已表示出对催熟剂的担忧。在东门市场外,所前来的沈大妈提着两大袋蔬菜,记者本以为她刚刚买完菜,便上前询问。沈大妈告诉记者,她基本不到菜市场买菜,吃的菜都是自家种的。这主要是担心蔬菜抹了催熟剂,或者其它非天然的药剂。这次她是特地摘了些自家种的菜给女儿一家吃。

  农业专家:萧山出产基本不抹催熟剂

  那么,催熟剂究竟为何物?萧山本地种植的蔬菜,是否使用了催熟剂呢?

  据了解,番茄用的“催红剂”即“乙烯利”,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乙烯利”与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好,青番茄(即西红柿)摘下来后在配好的药水里浸一下,大约一周左右,番茄变红,就可上市场销售了。另一种是番茄不摘下来,手戴上手套,手套上蘸点药水,再抹到番茄上,这样番茄在枝头上可以慢慢生长。“乙烯利”还可以在黄瓜等开花之前涂抹到花茎处,或是在形成果实之初涂抹到果实上。

  而黄瓜“一抹”就变粗的“绿直灵”,是另一种催熟剂,从幼苗时开始打。

  萧山本地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究竟有没有使用催熟剂?

  记者咨询了区农业局的蔬菜专家王伟,王伟明确表示:萧山本地种植的西红柿、黄瓜,基本是不使用催熟剂的。本地蔬果,不提倡使用催熟剂。

  据介绍,萧山本地的西红柿、黄瓜,基本是大棚种植,上市时间是五六月份,这个时间,光照和温度都够了,可以自然红,不需要使用催熟剂。

  至于其它时节,如春节期间,我区市场上的西红柿来自山东、海南等地,没有萧山本地的西红柿。

  不过蔬菜专家王伟也表示,市民不要对催熟剂过度恐慌:“乙烯利”是一种国家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只要在国家标准内使用,不超量、超标准使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很小的。

  检测部门:激素的使用,尚无检测标准

  如同食品添加剂一样,可以使用,不等于可以过量使用。那么,“乙烯利”用量标准是什么?相关部门有没有检测手段?

  记者采访了东门菜场和西门菜场食品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都表示,对于西红柿等他们只检测农药含量是否超标,菜场方面没有催熟剂等方面的检测手段。同时,国内也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规定。

  记者查询得知,目前使用较多的“催熟剂”乙烯利,根据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乙烯利在番茄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不能超过2mg/kg。

  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菜农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对用法及用量完全凭个人取舍,谁来监管其使用量?同时,各地并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来监测催熟剂的残留量,制定的标准又如何得以落实?这些,都是盘旋在大家心中的问题。

  购买蔬果,你可以这样挑选

  那么,怎样才能买到没用“催熟剂”的瓜果?对此,东门菜场食品监测站的周师傅提醒市民,购买西红柿等,不能光贪图好看、个大,尽量要选取多汁饱满的。目前,萧山菜农直销的本地西红柿也都上市了,虽然个头稍小、色泽较差,但多汁肉嫩的本地西红柿,吃起来相对较为放心。

  蔬菜专家也给市民“支招”:自然成熟的西红柿,捏起来是比较软的,里面的果肉也软。而那些硬邦邦,切开后果肉也是硬的,甚至表皮艳红、果肉却是青色的番茄,就有可能使用了催熟剂。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黄瓜网”(H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黄瓜网”(Hg.vegnet.com.cn)联系。
 
热点新闻 更多 ->
·气温降低湿度增加大棚黄...
·上半年农民收入增6.6%,...
·三亚政府托稳百姓“菜篮...
·天津雪后蔬菜供应量足价稳
·海门市农科所育成20万株...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