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只沉甸甸的箩筐里,装满了绿油油的新鲜黄瓜。经过一路跋涉颠簸,从山东寿光来到了上海闵行区。300斤黄瓜,批发总价75元,对于一群“大学生菜贩”来说,不管最终赚了还是赔了,这都有着别样的滋味。“所有的劳累奔波,所有的淋漓汗水,"关注三农建设,助力农村发展"的信念始终助我们前行。”一位参与学生的在日记中表露心迹。
客串菜贩,比市价便宜8角/斤
“这里的黄瓜又脆又新鲜,快来看看哟”、“阿姨,买一点这种山东的大黄瓜尝尝吧,便宜好吃夏季还消暑美容”……闵行区沧源农贸市场正对大门的一个蔬菜摊一角,出现了三张年轻的脸庞。他们对外售价2.2元/斤的黄瓜,比市场价便宜了约8角左右。
记者了解到,这支名为上海交大“振农之"道"2.0”的团队是由交大交通运输专业的1名博士生、2名硕士研究生和4名本科生组成,他们赶赴山东调研,除此之外,还大胆尝试了一轮新理念:“大学生菜贩”。他们自行投入一定资金,扮演一级批发商角色,亲身体验“批发—运输—销售”的流通过程。希望从现实的模拟之中发现问题根源,挖掘解决之道。
这群学生在一个小区门口当“无证摊贩”卖了30斤。该团队与闵行区沧源农贸市场的一个蔬菜摊位的负责人协商,租下一角,开始卖他们剩下的黄瓜。得知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这个摊主非常爽快地腾出一角,分文不收,欢迎大学生来设摊。
记者现场看到,有的消费者觉得黄瓜价格还蛮公道,于是买了些。一位交大老师得知是校内学生自己赶去山东批发,作为一种支持,在家里还有黄瓜的前提下还是买了2斤。
综合成本约为0.56元一斤
队长奚嘉玲介绍,一行7人赴山东走进田间、穿梭市场、访谈农民。这300斤黄瓜批发自山东省寿光市稻田蔬菜批发市场,单价为0.25元/斤,共75元。为方便运输,团队购买箩筐等物品花费25元,交通运输费用为85元。
“如果我们按照现在上海的市场价来卖并且卖得出去的话,虽然总价不高,但我们一定是利润丰厚的。我们的特殊性在于省去中间环节,折算下来,我们拉到上海的黄瓜综合成本仅为0.56元一斤,而通常情况,菜价的升高往往离不开多重中间环节的提价。”奚嘉玲说。当然,这次的压缩流通环节取决于很多偶然,他们的交通运输费便宜是正好有个同学有关系,而且那趟次运输正好是拉往上海,等于是给他们的黄瓜搭了个顺风车。
了解民情增强担当
当时,实践团的调研地点和访问对象都在山东的远郊田间,几天下来,学生变黑了;在40℃的温室大棚里和农民交谈,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有的人差点中暑晕倒……但学生一行却高兴地表示接触到了最真实的民情。一名队员表示,此行他了解到很多东西。比如,通过卖黄瓜,知道菜场摊位费占菜价的成本。深入农民家里,才发现个别人家中明明有电脑却不关心权威部门发布的蔬菜市场价格信息。
队员们纷纷强调,“菜贱伤农,菜贵伤民”,造成菜价波动大、农民收益不稳定、消费者卖菜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规模不大,但"大学生菜贩"计划让我们将前期实地考察调研中获得的信息运用到实践中,通过一个真实的模拟过程,深化了对于蔬菜流通过程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