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里安放着十多只长方形特制音箱,夹杂着昆虫鸣叫声的《春江花月夜》乐声悠扬地响起,“台下”的“听众”是一排排正在生长旺期的黄瓜、番茄和茄子,还按照品种被排了“座位”。
在浙江东阳市花园村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这样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每天上午都在开演。技术员绍百根介绍说,让蔬菜听音乐并非“瞎搞”,其实这是一项名叫“植物声频技术”的农业高新技术,是浙江花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浙江科技学院引进的研究成果,专门用来生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
据浙江科技学院教师姜仕仁介绍,“植物声频技术”也称为声波助长技术,其原理是根据植物的声学特性,通过对植物播放特定频率的声波,与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统波频产生共振,刺激植物的生理活动,从而促进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优质、抗病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每只音箱的辐射范围都呈扇形,蔬菜离音箱最近的距离是3米,最远8米。”绍百根说,这些特殊的“听众”很挑剔,离音箱太近嫌吵,太远又“听”不清楚。而且,不同的蔬菜对音乐也各有所爱。在绍百根提供的一份“节目单”上写着:钢琴曲加蟋蟀声对应大黄瓜;莫扎特第二号笛协奏曲第二乐章加昆虫声对应小番茄;《高山流水》加昆虫声和蟋蟀声对应茄子……
蔬菜不但对乐曲有要求,对播放时间也很讲究每天上午4个小时,雷打不动。“蔬菜其实和人一样,音乐听多了需要休息,否则"耳朵"吃不消。”绍百根说。
在翠绿的黄瓜藤上,花儿刚刚谢过,一根根嫩嫩的小黄瓜长满了白霜,露出了雏形。工作人员邵菲菲正在做黄瓜的成长记录。她说:“这项实验开展两年多了,蔬菜听不听音乐效果还真不一样。你看这每天听音乐的小黄瓜,比普通黄瓜苗要长15%-30%,而且抗病能力也明显强很多。到了挂果期,音乐区的黄瓜挂果率明显提高,且果实个头要大,畸形果也少了。”
花园集团文化中心主任金光强说,这项实验全部结束后,花园村将把这一技术在全市推广,让这场特殊的“音乐会”走出花园村,成为菜农们都可以分享的“同一首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