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子,没有厂矿,没有企业,却靠种植黄瓜年收入超过了700万元。
“别看我们村不大,才98户,300多人,但有100多个大棚,光黄瓜这一项
年收入就超过700万。”山东济阳曲堤镇姚王村村书记王兴波自豪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姚王村种的不是普通黄瓜,而是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的“曲堤”牌黄瓜。在村民眼里,这是他们的“摇钱瓜”。
不过5年前,现在的“摇钱瓜”还是村民们口中的“烂黄瓜”,“不值钱,也没人要”。记者了解到,黄瓜种植是曲堤镇的农业传统,但过去一直是村民自发种植,不成规模也形不成品牌。虽然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极其适合黄瓜及其他蔬菜的种植,曲堤黄瓜也被公认“色泽好、无公害、无污染、口感佳”,但“身在幽谷无人知”。
如何打破这一瓶颈,一度成了当地政府挠头的问题。
穷则思变。曲堤镇党委政府果断采取“走出去”战略,组织管区主要负责人、支部书记和部分种植能手多次到山东蔬菜种植基地如寿光、泰安等地学习、观摩、体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又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最后经民主决策,曲堤镇党委政府确定了“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大棚、提升产业化水平”的路线。
为了进一步调动村民种植蔬菜大棚的积极性,曲堤镇政府配套制定了《曲堤镇土地流转办法》,如推出了对村民新上大棚“每米补贴15元”等鼓励性措施。工作人员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丈量土地,帮助广大农户协调地块、规划大棚建设。同时,为了帮助村民解决建棚资金问题,镇里积极为农户争取优惠政策,争取信用社贷款......
很快,一片片玉带般的大棚环绕了曲堤大地。
大棚“扶上马”之后,曲堤镇党委政府并没有撒手不管,而是迅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供优质的“标准化”服务上来,狠抓质量管理。如统一生产规程,推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严格黄瓜检测标准等。镇农业技术人员则常年下村入户、进户入棚,手把手、面对面传授技术、解决难题,并引导村民通过自学提高种植水平......
种得好更要销得好。为此,曲堤镇党委政府大打品牌战略,把每家每户检测合格的黄瓜,在包装时统一打上“曲堤”牌商标;同时着重建立镇域销售格局,提档升级黄瓜市场,创新性地拓宽销售渠道,如召开“曲堤”牌黄瓜表彰奖励暨品牌推介大会等。记者了解到,在收获一系列荣誉的同时,“曲堤”牌黄瓜开始以“菜篮子”高端产品的形象跨越省界,远销国外,形成了“北上南下”的销售格局。
“曲堤”黄瓜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记者了解到,在曲堤镇,涌现出了一批像姚王村这样的品牌蔬菜富裕村。
“富的不是我们一个村,”姚王村村书记王兴波感叹,“是富了一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