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频道 |  南瓜频道 | 玉米频道 | 黄瓜频道 | 番茄频道 | 西甜瓜频道 | 寿光频道 | 农药肥料 | 温室灌溉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津优35天”获津市科技一等奖 小黄瓜掀起“大革命”
“津优35天”获津市科技一等奖 小黄瓜掀起“大革命”
【来源:食品产业网】 【时间:2012/3/14 13:51:00】 【字体: 】 【打印】 【关闭

  日前举行的201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天津滨海新区有83个项目获奖,获奖质量和总数创近年新高。这些获奖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现代农业、食品安全等与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各个方面。那么,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数据、技术术语,究竟蕴藏着哪些奥秘,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新区部分获奖项目。今日起,与大家一起分享科技带来的改变。

  因为黄瓜在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所以很难有人会注意它的变化。而以2007年津优35育种成功为节点,近年来,消费者的餐桌、黄瓜经销商的生计、农民的腰包都在因为“津优35”黄瓜的问世而悄然发生着改变,这一系列的变化可谓一场蔬菜界的革命。

  黄瓜大国无奈“舶来种”

  “可以说天津黄瓜一直都是在全国蔬菜领域的一张名片。”荣获此次天津市科技一等奖的“黄瓜良种产业升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主持人、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瓜研究所育种室主任李加旺告诉记者,以上世纪70年代天津农科院的“津研”系列黄瓜育种成功,并根治黄瓜的枯萎病和霜霉病为标志,天津就已经确定了黄瓜育种研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之后,“津杂”和“津春”系列黄瓜在外观和口感等商品性上不断改良,一直引领着我国黄瓜育种。

  但到了2001年“入世”,跨国种业大举进军我国市场,悬殊的科技水平使我国蔬菜育种的市场份额开始萎缩。“当时荷兰育出的黄瓜种每斤的价格是1万元,但不得不承认人家的质量确实不错,农民们宁可贵些也能接受。”李加旺告诉记者,当时跨国种业眼馋的还不光是巨大的市场,在国内挖人才,买技术也十分普遍。

  当时我国黄瓜栽培面积占全世界的65%,作为黄瓜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第一的国家,却无奈只能用“洋种”。当时,已经从事黄瓜育种20多年的李加旺,和研发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经过几年的实验,称得上“划时代”品种的“津优35”,终于在2007年率先通过黄瓜育种打起了“翻身仗”。

  七分地获利3万元

  被寄予厚望扭转黄瓜种业颓势的“津优35”在诞生之初,也并非落地即开花。在2007年,黄瓜研究所仅“试探性”的繁育了4000斤,不过给这个新品种打响广告的还是一个略带“暴发”色彩的事件。

  当时,河北武邑县的一个农民“先吃了螃蟹”,用大棚里的七分地试种了“津优35”,刚一结果,全村人就发现黄瓜的颜色明显更深、更绿、瓜条更长、瓜把更短等很显著的变化,口感也更脆。“如此一来,周边的街坊,商贩开始来‘预定’津优35,由于总量有限,所以各家都是买来十几根放在黄瓜摊的顶上‘充门面’,以致于最终这七分地的黄瓜没出棚就被预订一空。”李加旺告诉记者,最后这七分地的黄瓜创收了29400元,而周边亲友的传统品种的产值仅是“津优35”的一半。“津优35”借此一炮而红,并轻松打入了竞争激烈的寿光市场。

  除了看得见,尝得到的直观感受,“津优35”在推广上也具有超强的适应性和超高的产量。比如打破了以往北方南方各自的黄瓜无法“过长江”种植、黄瓜熬不过夏天高温等常规,在全国所有省市均实现种植,生产周期约290天,且茬口多,平均亩产达到2.5万-3万斤,还让黄瓜彻底告别了增瓜灵、膨大剂等化学制剂。

  小小的“津优35”在2008-2010的3年时间里,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6816万元。几年间,全中国人餐桌上的黄瓜正不知不觉变得瓜长把短,不再“顶花带刺”;经销商中开始流传起“谁不经营‘津优35’就没饭吃”,国内黄瓜育种成了跨国种业集团的禁地;而农民则不用再用近15倍于“津优35”的价格去买外国种子,低价高质的黄瓜催鼓了农民的腰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黄瓜网”(H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黄瓜网(H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黄瓜网”(Hg.vegnet.com.cn)联系。
 
热点新闻 更多 ->
·气温降低湿度增加大棚黄...
·上半年农民收入增6.6%,...
·三亚政府托稳百姓“菜篮...
·天津雪后蔬菜供应量足价稳
·海门市农科所育成20万株...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