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北京首家植物诊所在延庆成立,每周定期开诊。由有资质的植物医生免费为农民提供诊断,以减少蔬菜的农药用量。
政府出资给植物看病
昨天上午,首个植物诊所试点在延庆县康庄镇小丰营村开诊。该诊所为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与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合作的项目。首批试点共有6个,分布在延庆、密云和顺义。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科教科科长肖长坤介绍,诊所参照医院模式,公益性职能与市场化剥离,由政府承担公益性植物病虫害诊断和技术服务。
肖长坤说,诊所拟在农药销售店、蔬菜农贸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集中地点开办,植物医生每周四上午“坐诊”,每次半天。植物医生谷培云说,如果在诊所诊断不出来,就要去田间诊断,通过周围环境、询问管理方法等“望闻问切”诊断。
开处方避免依赖农药
和传统技术服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植物医生根据诊断结果,为农民针对性地开具防治“大处方”。“大处方”内容不仅包括农药,还包括使用技术和方法,改变农民单一依赖化学农药的意识和习惯。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调研表明,京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中,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技术需求占53.8%,而当前这些服务80%以上来源于农药销售店和农药销售企业,但这些机构以实现销售额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很少考虑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和农产品安全。
专业培训17名植物医生
目前,首批17名植物医生已完成第一个阶段的专业技术培训。他们多是全科农技师和植保站技术人员。
肖长坤说,为防止植物医生与制药厂商或农药销售商会有利益关系,他们考虑通过对处方检查来监管植物医生。
肖长坤说,目前,植物诊所仅仅在试点研究阶段,仍然在探索不同模式与运行机制,试点成功后,将会在全市推广。
现场
菜农带黄瓜叶子看病
昨天上午10点,植物医生谷培云坐在位于延庆县康庄镇设施农业综合服务区内的植物诊所内。诊所刚刚揭牌,便有10多名农民带着病虫害的蔬菜前来问诊。
诊所内摆放着显微镜、解剖镜和一台电脑。
“大夫,您给我看看我这黄瓜怎么了?”来自康庄镇东官坊村的农民谢小梅手拿塑料袋,袋子里放着几片黄瓜叶子。
“他们都说这是霜霉病,但是怎么打药都不管用啊。”谢小梅接着说。
谷培云告诉谢小梅:“你把病变的叶子打掉,埋到坑里,到这个季节就不需要防了,不影响黄瓜的收获,或者中午把大棚的室温调高到32℃以上,维持两个小时以上,就能够控制下来。”
谷培云说,农民去农药销售店去问诊时,销售店往往给农民推荐便宜、而且见效快的高毒农药。而农民不管农药是否是高毒,最在乎的是是否见效快、不减产。
“我开处方,首先考虑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最后一个选择才是农药。”谷培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