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20元一斤、辣椒20元一斤、樱桃萝卜20元一斤、茄子21.6元一斤、上海青16元一斤……而且还都是会员价。这些比普通蔬菜市场卖价高出六七倍的蔬菜,你会买吗?
无论对于工薪阶层还是家境殷实的人而言,大多数人或许都会选择摇摇头。虽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心有余悸,但再好、再安全的菜也不会价格这么高吧?
在了解君源农业之前,我也有着同样的疑问。但与君和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风雷聊过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多数”人包括我没有错,君源农业也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理念不同,我们注重的是看上去的物美价廉;而君源农业注重的是“物美”及其应有的价格。
只有真正认同“身体健康比金钱更重要”的人,才会成为君源农业的“粉丝”,才会去认真判定它们的菜是否物有所值,而不在于他是不是有钱人。
伤不起的蔬菜
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不用细想,这些近年来涉及食品安全的标志性事件便能脱口而出,它们对人们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而对于我们一日三餐更不可或缺的生鲜蔬菜,虽然人们也很关心是否安全,但毕竟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于是,顾客也习惯性地接受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蔬菜与其他农作物的生产有很大不同,它柔嫩多汁,抗病虫害能力低,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打农药,因此造成的农药残留对人体危害更大。”河南农业大学退休教授、研究种植了50多年蔬菜的张绍文说。
不仅如此,为了追求短时间内的高产量,蔬菜种植户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在促进蔬菜生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化学药物,这些残留在蔬菜内的化学药物进入人体后,同样会诱发各种慢性病。
“这或许就是很多医院的医生愿意买我们蔬菜的原因,他们见过的病人多,更知道其中的危害。”张风雷的助理梁卫星告诉记者。
其实,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蔬菜的安全。很多人或许还记得这样一些新闻,上至中央机关,下至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大型国企,曾经刮起过一阵“种菜风”,找附近的农户为自己种菜,条件是不准使用化肥和农药。甚至还有一些城市居民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楼顶上种植蔬菜,而且居然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一时间模仿者众。
但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唯有从根本上控制农药、化肥、人工合成激素等化学品的使用,才能确保蔬菜的安全。
那么,国家在这方面没有相关政策吗?有,国家农业部门在蔬菜的生产、流通、检测等方面有一系列详细的标准和规定,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并不能完全打消人们的顾虑。
于是,近年来,一些知名企业如联想、网易、宝钢、绿地等纷纷进军农业,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农业热”。同时,在蔬菜种植领域,各地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比如北京的正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的多利农庄、成都的海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当然,还有郑州的君源有机农场。而且,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做有机蔬菜,因为在蔬菜的4个安全等级(有机、绿色、无公害、普通)中,有机蔬菜是完全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人工合成激素这些化学品的,种植环境也要求最为苛刻,因此,安全级别是最高的。
“我们现在在新郑的生产基地,所选用的地块可以说是一块亿万年未耕种的原生处女地。整理之后,又投入了大量的有机肥进行培育。灌溉的水则是选用100多米深的地下水,由于远离市区和公路,空气质量清新无比。”张风雷如此描述君源农业选地的标准。
“由于禁止使用农药,我们只能用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虫害。比如防虫网、杀虫灯。有时这些都不管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片大片的蔬菜死掉。后来,张绍文教授实验成功了‘以虫治虫’的方法,但代价也是巨大的,购进一只瓢虫要5毛钱,本来几十元农药就能解决的事,我们花了几万元。”梁卫星的解说似乎在描述一场“动物大战”。
无奈的“理念”
没有想到,以前家家户户撒在房前屋后就能等着采摘的蔬菜种起来竟然这么难。或许是因为我们投入得少,自然要求也低;而企业无论是生产所需投入的土地、雇工、肥料、浇水、病虫害防治,还是采摘、包装、运输、配送、客服,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比如,普通的化肥大概在300元/吨,而有机蔬菜所用的有机肥料则高达900元/吨。
可见,高品质必然要高投入,便捷的服务也需要高投入,而高投入必然要高价格。
但这些并不是有机蔬菜价格高的关键原因。由于不能使用农药、化肥和人工合成激素,有机蔬菜的产量在正常情况下只能达到普通蔬菜的1/3,如果遇到病虫害严重的时候,还有可能绝收。投入高,产量却低,有机蔬菜的价格自然低不下来。
“从2010年开始做君源有机农场至今,我们已经投入了5000多万元。而从今年3月正式接收会员以来,收入才几百万元。”梁卫星对我算了一下账。
“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菜价太贵,主要针对高端人群,加之市场认知度不高,所以导致客户不多?”我问。
“我们针对的不是高端人群,我们主要是针对比较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的人。”张风雷显然不赞同我的猜测,“我们的菜并不是‘富人菜’,曾经有一个比较有钱的人从我们这里买了10张卡,10多万元,但是从卡的激活信息看,没有一张卡是他自己用的。能花10多万元送礼,却不愿意花1万元钱让自己和家人吃一年的安全蔬菜。所以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消费理念的问题。”
根据君源农业的统计,他们的客户除了政府机关及一些大的企业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工薪阶层,他们大多抱有“平时花钱吃健康,病时才能少花钱”的想法。
而拥有这种理念并付诸行动的毕竟是少数,这也是包括君源农业在内的所有生产有机蔬菜的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钱不是关键问题,理念恰恰是最难改变的。
“所以,做有机蔬菜要耐得住寂寞和煎熬。”张风雷的话说得有些凄凉,“因为投入有机蔬菜项目过程很漫长,遇到的问题也很多,在品质的坚持上要有足够的耐心,来不得半点虚假。高成本、高价格之下必须有消费者的高信任度,否则最后害的是自己。”
在君源有机农场,有条铁律:严禁任何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进入园区。同时在管理体制上予以杜绝,比如对种植技术团队的要求只要品质,不要产量。“在这种要求下,生产人员会拼命往质量上去努力,在品质基础上,再科学化地提高产量。但是质量永远是第一的。”张风雷说。
2012年2月,君和投资在新郑君源有机农场生产的“豫君源”牌蔬菜,正式通过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成为河南省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有机蔬菜品牌。
欧盟有机食品是国际有机农业标准领域最早的高标准权威认证,通过欧盟认证的有机食品代表着最高规格的安全性和权威性。这奠定了君源农业有机蔬菜的品质基础,同时也让消费者有了信任的理由。
基于市场的产销平台
再好的产品最终还是要走向市场,即便这个市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消费理念,但它仍是实现产品价值的重要途径。
其实,在张风雷看来,有机农业包括有机蔬菜已经超出了人们传统概念中的农业,其对企业在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科学化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具备现代工业品生产的所有体系和特征,哪一个方面都不允许出现短板。同时,在产品的品牌运营、品质控制、市场推广、营销服务等系统建设上也需要逐步成熟和完善。
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能源行业、房地产行业、制造行业等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在国家金融、税收等一系列政策的鼓舞下,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有了进军有机农业的想法甚至行动。在张风雷看来,这是很危险的。有机农业投入大、周期长、要求高,除了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外,还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和煎熬的心。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一旦匆忙投入,很容易陷入泥潭。
不仅如此,即便有些企业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筹集了大量资金,召集了很多知名的专家和教授,但往往只注重了生产系统,而忘记了市场营销和服务等系统,或者是注意到了这些,但往往似是而非、流于形式,这将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很大隐患。
因为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特有的生鲜属性要求企业必须在产量、包装、运输、派送、服务等方面有一套精确的推送系统。
就在我走进张风雷办公室的时候,他刚刚回绝了两个大客户的订单,他们的蔬菜已经全部订出,无菜可卖。这一方面是因为正好赶上中秋节,客户需求突然增多,另一方面是因为追求品质而导致产量低。
“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有机蔬菜的产量在初期很难准确预估,只有积累了几年的数据之后,才可以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而有机蔬菜的市场需求和生产必须有精密的对接,这就是我们目前还不能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原因。”张风雷解释道。
据了解,君源有机农场共有1000亩土地,但目前用于生产的仅占1/3。之所以没有完全利用,原因就在于其尚处于寻找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最佳平衡点的阶段。
如今,君源农业已经搭建起了一个基于市场的农业信息化平台,这个平台是集生产、流通、销售、互动、娱乐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包括生产营销体系和开心农场两大部分。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现直面终端、以需定产,同时还可以通过全景互动式私家农场提高人们对有机蔬菜的认知度、认同度,进而提高其对君源农业的信任度与认可度。
|